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有速度、有溫度、有厚度——電院學工全力做好疫情期間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有速度、有溫度、有厚度——電院學工全力做好疫情期間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通訊員 王丹

寒假期間,全國突發新冠肺炎疫情,面對學院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學生3348名學生,電院學工團隊嚴格落實學校、學院、書院的各項工作要求,以網絡為主要媒介,用速度落實工作要求、用溫度傳遞關心關愛、用厚度守好思想陣地,扎實做好疫情期間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時,廣大電院學子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主動作為,用行動彰顯青春力量。

第一時間,用速度落實工作要求

疫情發生后,為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情況,全體輔導員立刻從休假狀態轉換到工作狀態,從1月24日啟動學生信息日報告制度至今,輔導員們已經堅持連續28天排查學生信息,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完成學生基本情況日報告,建立輔導員—班級—宿舍三級報送機制,借助QQ、微信等線上溝通工具,掌握每位學生的健康狀況和接觸人員史等信息,做好學校各項通知的傳達、防疫知識的普及,協助做好線上教學工作,對學生的各項疑問及時答疑解惑。

楊曾欣在丁香2號書院微信公眾平臺發表《請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的8個關鍵問題!》、《病毒進入體內的48小時》兩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科普文章,讓學生及時了解和關注疫情;楊笑宇還制作了寓教于樂填報疫情通視頻,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松解大家連日因疫情繃得過緊的心弦;王丹則通過撰寫網文《給你的信丨特別的寒假,不變的陪伴》、《同學,你今天的“疫情通”填了嗎?》,向同學們解釋了按時進行個人信息上報的重要性,制作Vlog《疫情中的校園》,在“云開學”中帶大家重回校園。

疫情通填寫提醒



Vlog《疫情中的校園》

每天回復上百條的qq或者微信消息,是一個輔導員的工作常態。除了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輔導員在防疫期間,也積極配合學院教務教學工作,推進“停學不聽課”各項政策要的落實。為了幫助學生跟任課老師完成“線上”第一次握手,輔導員們主動對接任課教師,協助建立教學班級,實現教師與學生順利對接。同時,積極傳達、解讀學校各類教學文件,傳達學校的補考、返校相關政策;指導學生做好選課、上課、學籍處理等相關教學工作;與學業困難學生家長電話聯系,就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問題進行溝通探討。

針對大四學生的特殊情況,16級輔導員迅速以年級為單位成立工作組,按工作和需要隨時進行年級網絡工作會議,及時溝通討論年級情況,確保各項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切實開展。圍繞考研、就業等專項工作做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舉措,督促考研同學對于復試積極復習備戰;每天公布整理好的就業信息;發布就業指導相關課程自學鏈接;電話進行就業指導及答疑等方式,全力保障身在家中的畢業生能夠與在校一樣獲取相關信息。

16級級網絡工作會議

全心全意,用溫度傳遞關心關愛

身處疫情中心的湖北籍學生一直是輔導員心中最大的牽掛,從除夕武漢封城當天,輔導員們就跟自己班上湖北籍學生建立了一對一的電話聯系,認真傳達學校、學院的關心關愛,及時了解學生及其家人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積極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延期開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電院輔導員老師們秉持全心全意的工作理念,為同學們解決實際問題。

來自湖北孝感的陳同學,原本就家庭貧困,全家唯一經濟來源是他父親在外打工的收入,而由于疫情的影響,陳同學的父親只能放棄原本春節后就要外出打工的計劃,家里的經濟情況更是雪上加霜,楊笑宇得知這個情況后,積極聯系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幫助該生成功申請了特殊困難津貼,緩解了學生這段時間的心理負擔;張寧祥則通過高頻率的單線聯系,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與其室友們也進行了叮囑,希望他們與湖北地區學生多交流,多溝通,緩解湖北學生的心理壓力,還制作了《防疫情宅在家》系列vlog,引導學生豐富宅家生活。

與湖北學生緊密聯系

《防疫情宅在家》系列vlog

強薇的一名湖北籍學生選課出現問題可能影響畢業,她第一時間幫助其聯系相關老師,做好服務及承接工作,在多次聯絡溝通后,幫助其完成了選課任務,平復學生情緒,護航學生畢業之路;曹暢的一名湖北籍學生,因為多次嘔吐的情況最終住院治療,同時進行新冠篩查,期間家長想要了解大學生醫保相關政策且學生壓力較大,他在幫助其確認孩子是否已經參加醫保的基礎上,幫助其預約聯絡校醫院醫保辦老師進行咨詢,還通過與家長的電話溝通以及給學生發送短信的形式對學生和家長致以慰問、關心并送上誠摯的祝福;為幫助學生解決出國所需的在校證明、中英文成績單等多項材料,高興東老師及時安撫學生情緒并及時匯報學院,在學院副書記和輔導員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兩位同學辦理完成了所需的材料并郵寄到家。

和學生溝通記錄

面對“延長開學時間,停學不停課”的新形勢,電子工程學院輔導員們提前謀劃,探索創新,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2月16日晚,他們采用錄播、錄音、視頻等多種載體形式,在“線上”如期開展了開學第一次晚點名活動,向同學們傳遞關心關愛、解答思想困惑。

楊笑宇通過制作短視頻,以幽默地方式向同學們普及防疫知識;張寧祥通過錄播的形式跟同學們“見面”,就如何在家“宅”為話題,教育同學們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懂得感恩陪伴,理性面對網絡輿論,少些情緒,多些事實,學會理性思考;王丹在征集同學們的意見后,在“嗶哩嗶哩”平臺上開展了一次直播點名,在同學們的熱烈互動下,直播獲得了近5000的人氣值,還因此被推薦到了“學習”類別直播的首屏;楊曾欣以文字形式對學生進行線上點名,要求大家從放假模式切換到學習模式,作息規律、按時上課,有空的時候多看書充實自己,多分擔家務體諒父母,做肩上有責心中有愛的大學生。


語音晚點名

視頻晚點名

直播晚點名

事實說話,用厚度堅守思想陣地

自疫情爆發以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消息感染著每一個大學生,學生們的情緒有痛心、有感動、有憤怒、有無奈,百感交集。電子工程學院輔導員們提高政治站位,堅守思想陣地責任田,依托網絡開展線上思政教育,積極創作原創作品,用事實說話傳遞思想厚度,守好思想陣地。

王朱丹的文章《槍響之后沒有贏家----一個輔導員關于疫情的哲學反思》、張寧祥的文章《李文亮醫生事件群體情緒爆發后的思考》、2018級學生谷豐登的文章《過去的一年里,有太多關于他們的故事》、2018級學生何瑞的文章《失眠的夜晚,我在想些什么》,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們要做理性的戰士,自覺做科學的傳播者和真理的守護者;楊曾欣撰寫網文《疫情,使我們懂得》,引發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對于醫生的尊重與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張寧祥老師撰寫網文《李文亮醫生事件群體情緒爆發后的思考》,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熱點新聞,獨立思考,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奮斗;王丹老師在個人微信公眾號“王丹XDU”中創作并推送網文《奧利給丨“刷屏”的抗疫青年》的,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引導廣大同學向在抗擊疫情中做出貢獻的高校學生學習。

網絡文章截圖

18級輔導員同學生一道,制作了題為《元宵節,我們守護著飯桌,你們守護著我們》推文,致敬奮戰在一線的抗“疫”戰士,教育學生學會感恩關愛;組織來自19個省市的21名同學入鏡錄制了《武漢加油!》暖心視頻,號召青年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傳遞戰勝防控疫情阻擊戰的信心;負責18級共青團工作的楊笑宇,轉發共青團員中央的“我是共青團員,我向社區報到!”的號召,鼓勵廣大青年團員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活動,科學有序開展聯防聯控工作;在錢德年老師的指導下,電子工程學院團委開展“新冠狀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在線答題”活動,組織各團支部學習疫情相關知識,普及科學防控知識,堅定打贏防疫戰的信心和決心。

在輔導員老師們的引導和動員下,同學們積極參與書院發起的“眾志成城抗疫情,積極發聲我先行”主題教育活動,用文字、海報等方式向抗擊疫情的一線人員致敬。

學生原創作品

返回家鄉的同學們還積極參與志愿者工作,為抗疫貢獻青春力量。18級學生李昌壕,作為防“疫”志愿者,負責給通過村口的車輛進行消毒以及給進出人員測量體溫等防護工作;17級王偉旗響應號召,在鄭州亞星社區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主要開展出入人員登記、政策講解、標識張貼等工作,得到好評;16級劉業成同學與社區工作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負責控制人員流動和協助買藥送藥工作……本科17級第一黨支部王珂璇等黨員同學自發組織班級捐助武漢,在大年三十共捐助善款一千六百余元,并向廣大學生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精神,展現出電院學子勇于擔當和甘于奉獻的良好精神風貌。